【學苑運動(美國)】 AcademyMovement(USA)
【辭書名稱】教育大辭書
學苑或稱阿卡德美運動的興起,乃由於十八世紀初美國的學院和拉丁文法學校,未能配合青年的職業需求,特別是缺少新科學方面的課程,因而備受批評;
而英國則早已改進了這些非國教派的新式學校(theNonconformistAcademies),以配合學術發展和實用的世界潮流,並提供時代所需的訓練課程。
美國直至十八世紀下半葉,才開始仿效英國大規模地擴充新式的學苑。
美國在一七七六年獨立之後,各州均建有學苑;
到了一八○○年時,約有一百所。
此種主要由私人籌資建立的學校,取代了原有的拉丁文法學校,不僅成為主要的中等教育學校,且也影響了美國的中等以及高等教育的發展。
學苑在課程內容上,除了拉丁文法學校所上的希臘文和拉丁文之外,更加入了新科目,計有:英文文法、英國文學、演說、算術、幾何、三角、測量、地理、歷史、天文學、基礎物理、基礎化學、心理學、倫理學和基督教教理的考證學(EvidencesofChristianity)。
此類學校大部分係採男女分校;
女生的課程有別於男生的,以音樂、舞蹈、繪畫、女紅、朗讀和法文為主。
由於學苑提供了中產階級所需的知識及實用課程,故在當時大受歡迎。
南北戰爭之前,美國就有上千所的學苑:許多早期的學校,後來成為今日幾所著名學院的前身。
南北戰爭後,由於公立高中興起,私立的學苑便沒落了;
至今存留下來的,僅有一些專為進入大學預備的私立高中。
轉自:http://edic.nict.gov.tw/cgi-bin/tudic/gsweb.cgi?o=ddictionary
|